牡丹
别名 洛阳花、富贵花
学名 Paeonia suffruficosa Andr.
英名 Tree Peony
科属 毛茛科,芍药属
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,树皮黑灰色,分枝粗而短。叶纸质,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。花单生枝顶,大,萼片5,绿色,花瓣5,或为重瓣,呈黄、红、紫、白及桃红等色,倒卵形,先端常又浅裂,花盘杯壮,红紫色。蓇葖果卵形,种子黑褐色。花期4月中下旬,花期10天左右,果熟期8月。
生态习性 性耐寒、耐旱、忌炎热多湿、喜背风、半阴、排水良好的带酸性沙壤土。干热的地方,生长不良。实生苗一般5~6年开花。
产地及分布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至秦岭一带。至今陕、甘肃的一些山区仍有野生牡丹分布。
唐代,牡丹不但作为药用,而且已培育成了名贵的观赏植物;北宋时,牡丹的栽培中心移到洛阳,“洛阳花”因此而得名。清同治年间,外国传教士把我国的牡丹传到了德、法等国和其他各地。近代以来则以山东菏泽县牡丹乡一带为唯一的盛产区。有重瓣、单瓣以及各种颜色品种约百余种。其中姚黄、状元红、没人红、胭脂红、紫红楼、泼墨紫、葛巾紫、甘草黄、文公红、 大棕紫、娇容三变、酒醉杨妃等十余个品种在《群芳谱》和《花镜》上有记载。
牡丹品种分类的依据,通常多以花型作为第一级标准,目前分类有若干不同方案。现根据北林城市园林系周家琪先生1962年所提出的花型分类,可分为:
(1)单瓣类 花瓣宽大,1~3轮,雄,雌蕊正常,结实力强。下分一个型。
(2)千层类 花瓣多轮,由外向内逐渐变小,无内外轮之分,雄蕊生于雌蕊四周,不散生小花瓣间;雌蕊正常或瓣化。下分四个型。
(3)楼子类 外瓣1~3轮;雄蕊部分或全部瓣化;雌蕊正常或瓣化,全花中部高起。下分金蕊等六个型。
用途 花中之王—牡丹,为我国固有的特产花卉,素称“国色天香”。它雍容华贵,秀韵多姿,艳艳群芳,香气宜人。在园林中常作专类花园,供重点美化区应用,又可植于花台、花池观赏。自然式孤植和丛植于岩坡、草地边缘或庭院等处点缀,常可获得良好的风景效果,还可供室内观赏或切花用。此外尚可获取丹皮以供药用,花可食或浸酒,还可提取香料。
繁殖与栽培 可分为分株、嫁接、扦插、播种、压条等方法繁殖。分株繁殖多在秋天进行。培育新品种时用种子繁殖,种子九分成熟时采收播种,易筑高床,翌年5月发芽。少数分蘖弱的珍贵品种在秋季用嵌接法繁殖,用单瓣牡丹苗或药牡丹苗作砧木。牡丹花期短,如花前张幔遮日,可以延长开花2~3天左右。供节日观赏的牡丹,多在秋末挖起植于大盆中,放在温室内栽培,花期可以提前1~2日开放。牡丹有黑斑病、腐朽病、根腐病、茎腐病、嵌纹病、叶斑叶、锈病、刺蛾、粉虱、珠蚧、天牛幼虫等病病虫害,应注意防治。
(图片来自网络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)